香港向來不缺舞臺,但舞臺需要不斷更新。啟德體育園的亮相,讓“盛事經濟”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名片。英超亞洲行、沙特超級杯、Coldplay和周杰倫的演唱會,一場接一場,半年間吸引上百萬觀眾。
但若只看熱鬧,便低估了體育場館的意義。
它們不是孤立的建筑,而是城市文旅和社會心理的“放大器”。
而在啟德之外,另一座場館的故事同樣值得關注。紅磡體育館,這座幾乎承載了幾代人青春記憶的地標,已經完成升級,并將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迎來籃球比賽。
一個“新”,一個“舊”,兩個場館共同勾勒出香港體育發展的另一面。
01 啟德體育園:體育如何成為文旅引擎
啟德體育園耗資319億港元,歷時五年建成,被稱為“全球第二貴”的體育場館。
很多人第一次走進啟德,會驚嘆它的科技感:可開合的天幕、可移動草皮、全場空調系統。
圖源:kaitaksportspark
但啟德真正的意義,并不只在建筑細節,而在它所帶來的“文旅模式轉變”。
過去二十年,香港的旅游記憶大多是“購物天堂”。但在摩天大樓早已不稀罕的今天,購物早已不足以撐起一座城市的吸引力。
人們來香港,更多是為了體驗:一場比賽,一場演唱會,一次馬拉松。啟德的存在,讓香港在國際盛事的版圖上重新擁有競爭力。
啟德舉辦的演出與賽事 圖源:kaitaksportspark
更重要的是,它驗證了一個趨勢:體育場館已經從“容器”變成“引擎”。它不只是承載賽事,而是通過短時高強度的聚集效應,把酒店、交通、零售、文娛統統拉動。
這正是香港“盛事經濟”的核心邏輯。
02 紅磡體育館:記憶如何與未來銜接
相比啟德的“新鮮”,紅磡體育館更像一段情感記憶。建于1983年,這里幾乎見證了華語樂壇的所有高光時刻,也留下了無數體育比賽的經典畫面。可以說,紅磡本身就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。
香港紅磡體育館 圖源:lcsd.gov.hk
如今,紅磡已經完成升級,將作為第十五屆全運會的場地。
它的意義,不在于硬件的更新,而在于一種“延續”:在啟德代表未來國際化的同時,紅磡代表的是在地記憶。
兩者的并存,構成了香港體育空間的完整敘事。
香港紅磡體育館內部 圖源:lcsd.gov.hk
值得注意的是,紅磡的此次場館升級利用的可拆卸運動木地板,讓體育場館運營的新邏輯得以實現——復合利用。日間是國際賽事的賽場,夜晚則能無縫切換為演唱會的舞臺。
對于寸土寸金的香港,這種“日夜兩用”的模式,正好回應了城市空間的現實需求。
暢森體育在香港紅磡體育館施工的場景
暢森體育作為此次場館升級的地板系統承建者,深感榮幸。
更讓我們有所觸動的是,這次升級背后折射出一個趨勢:體育與演藝絕非競爭關系,而是協同關系。把這種協同關系運用得當,體育場館就能在有限的空間里釋放出更大的社會與經濟價值。
03 十五運:香港的“歷史節點”
2025年11月9日至21日,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舉行。這是中國最高規格的綜合性運動會,也是首次由廣東、香港、澳門三地聯合承辦。開幕式在廣州,閉幕式在深圳,而香港則承擔部分比賽項目。
十五屆全運會開幕式排練實拍圖 圖源:中新網
這不僅是一次體育盛會,也是香港文旅格局的一次躍升。啟德和紅磡,一個承載國際化的未來,一個承載城市記憶,共同成為十五運的舞臺。對觀眾而言,這意味著能在香港感受國家最高水平的競技舞臺;對香港而言,這是一場“再被看見”的機會。
從啟德到紅磡,香港的體育場館寫下了“雙重答卷”:一個展示未來的可能性,一個守護過去的記憶。它們共同說明,體育場館早已不只是磚瓦建筑,而是城市敘事的一部分。
對暢森體育而言,能夠參與其中,既是榮幸,也是責任。我們更愿意相信,每一塊場地的升級,不只是為了比賽,而是為了讓一座城市與世界對話,讓體育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。

手機微信咨詢